这是马达加斯加最大面额的纸币
因为水稻是该国基础粮食作物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所以水稻的图案被印上了纸币
五月是马达加斯加的金秋时节
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的试验田里
65岁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专家胡月舫
与当地农民们一起抢收本季的最后一批水稻
↑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专家胡月舫(中)指导当地农民收获水稻。
马达加斯加是位于印度洋的岛国,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有种植和食用稻米的传统,但由于农业技术落后、配套条件差、雨季常发生洪灾影响等,这里稻米产量并不高,无法帮助所有国民摆脱饥饿威胁。
↑胡月舫与当地农民合影
自2007年开始,马达加斯加与中国展开杂交水稻技术合作。2008年底,胡月舫离开湖南益阳老家,以杂交水稻技术专家的身份来到这座非洲岛国。为了找到适应性最好的杂交水稻品种,十余年间,胡月舫和他的技术团队几乎跑遍了岛上所有的水稻种植区……
↑胡月舫站在位于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市郊马义奇镇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前。2006年,中国承诺在非洲建立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是其中之一。2008年6月,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正式建立。2019年5月,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也在这里正式揭牌。
↑中国和马达加斯加技术人员在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合影。
在胡月舫和其他技术专家的共同努力下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累计推广面积已达5万多公顷
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7.5吨左右
马达加斯加距离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迈近了一大步
专家们的科研成果也将惠及整个非洲
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工作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科研人员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突破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于1984年,创始人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是国内外第一家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发的科研机构。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这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攻克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相关科研项目。
几乎所有杂交水稻事业的重大突破与国际合作
都与这里科学家的努力密不可分
二十多年里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水稻种业科技工作者们
在杂交水稻前沿不断创新
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做出卓越贡献
从中国走出去的农业科学家
将杂交水稻技术带向五洲四海
为各国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稻谷飘香 禾下追梦
一粒稻种
寄托了亿万民众的共同愿望
来源:新华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