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捷迅”)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撤回)”,原因系该公司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
时代财经发现,今年以来,共148家企业IPO进程“中道折戟”,终止IPO。其中,导致公司被终止IPO最多的原因为撤回材料,共135家;其次是被否决,即12家;还有1家企业因为其他原因终止IPO。
也就是说,大部分公司IPO进程终止的原因是主动撤回材料。专家指出,“主动撤回材料”、“一查就撤”体现个别企业及保荐券商自身准备不充分,主观上“冲一冲”侥幸闯关的心理。
(相关资料图)
年内通过197家IPO审核,过会率较去年降低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过会公司数量及过会率均有下滑。
易董合规信息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7月31日,上市委会议共计审核226次;过会公司数量共计197家,较去年同期降低29.14%;未通过12家,过会率87.17%,较去年降低4.04%。另有17家企业被暂缓或取消审议。
其中,科创板过会率最低,为79.31%;过会率最高的板块为深主板,过会率为95.24%,其次是沪主板。另外,通过公司数量最少为深主板,共20家;通过公司数量最多的为创业板,共81家。
按行业划分来看,年内过会率最低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过会率是64.71%。通过公司数量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通过公司数量为168家;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过数量是11家。
按地区划分来看,年内过会率最高的地区为安徽,过会率为100.00%。通过公司数量最多的地区为广东,共36家;其次是江苏,通过公司数量为35家。
截至7月31日,今年终止IPO公司数最多的板块为创业板,共63家;终止IPO公司数量数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共119家;终止IPO公司数最多的地区为浙江,共26家。
年内,被否率最高的板块为科创板,被否率为6.90%。被否公司数量最多的板块为创业板,数量为6家;其次是科创板和北交所,均有2家公司被否。
“主动撤回材料”“一查就撤”成常态?
截至7月31日,年内有148家公司被终止IPO上市进程,其中135家企业IPO被终止的原因是公司和保荐机构主动申请撤回材料。
按保荐机构来看,海通证券主动撤回14次,中信证券撤回13次,中金公司、民生证券均撤回超10次。华金证券、南京证券均只有1个保荐项目,但都以主动撤回告终,因此撤否率高达100%。
业内人士称,头部券商撤回IPO项目数量较高有两个原因。第一,随着证监会对IPO审核监管力度加大,对于审核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要求也更高,头部券商更容易被监管部门重点审查,同时也更容易暴露问题。第二,可能与项目长期来看没有盈利性、个别券商投行部门不强势有关。
有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交易所合计进行了9轮现场检查抽查,合计抽查约80家IPO企业,其中超过40家企业终止了审核,项目撤回率超过50%。其中 2022 年四次现场检查引发的“撤单率”为47%。
然而,“一查就撤”并非没有后果。7月18日,因投行业务存在违规事项,证监会对民生证券以及苏永法、崔勇两位保代采取监管谈话监管措施。
证监会称,发现民生证券及两位保代在保荐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履行相关职责,未发现发行人存在多项未披露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信息披露不完整、其他内部控制问题较多和研发人员信息披露不准确等问题。
时代财经注意到,这是一张涉及券商“一查就撤”行为引发的罚单。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12月首发申请过会,2022年监管层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出现内控有效性不足等问题。随后,公司和保荐机构民生证券提交申请主动要求撤回注册申请文件。
无独有偶,今年上交所对海通证券三个保荐项目发出现场督导通知后,海通证券就撤销了项目保荐。6月16日,上交所对海通证券亦开出罚单。
在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忠言看来,“主动撤回材料”“一查就撤”体现个别企业及保荐券商自身准备不充分,存在“冲一冲”侥幸闯关的心理。在全面实行注册制的背景下,强化各方责任落实至关重要,这是目前监管重点关注的方向。对于保荐券商而言,必须扎实做好尽调工作,把好项目“遴选关”责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