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17日消息,特斯拉新款Model 3已经开始收订单,在新款车型具体配置未定之前,消费者可预付1000元定金(不可退),按现款Model 3的最低配版型来预定。门店人员称,新款Model 3将会在9、10月期间择机上市。
(资料图片)
另外据中国经济网报道,特斯拉将Model 3 Highland的初步月产能定为1万辆,仅在8月份就可能达到7000辆。
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始大规模试产Model 3 Highland预示着该车预计将于10月份发布。据悉这款车预计将采用宁德时代生产的更大容量的66kWh M3P电池,充电后的续航里程将更长。
东吴证券表示,锰铁锂量产装车在即,预计明年大规模放量,有望大规模渗透动力铁锂和中镍三元领域,产业链进程领先的正极厂商、添加剂和导电剂厂商、上游锰源龙头值得关注。
此外,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仅有25%的经销商完成半年度销量目标,下半年多数汽车经销商将面临一定销售压力,东莞证券称其或将提前及扩大促销力度,车市旺季有望提前开启并延续至年末,将进一步稳固全年汽车产销增长目标。
西部证券称特斯拉产业链重点公司有:拓普集团,旭升集团,新泉股份,银轮股份。红星发展、湘潭电化国内硅锰龙头。
下半年车市“价格战”或再开启
8月以来,多家车企通过官降、新车优惠、终端让利等不同形式加入降价大军,涵盖车型超20款,价格从5万元到30万元不等。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国内经销商库存指数在经历连续3个月下降后,7月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再次反弹至57.8%,同时在成交价格持续走低背景下,已有32.7%的经销商调高了下半年的销量目标,这意味着国内汽车市场销售压力加剧,新一轮“价格战”或将重新开启。
此前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就表示:“下半年出现‘价格战’的概率较大。”崔东树还特别提及,各品牌在插电混动领域的市场争夺将会更为激烈。
今年以来,一系列提振汽车消费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特别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举措持续落地。在政策礼包助推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对消费拉动作用显著。
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36.1%,较去年同期26.8%的渗透率提升9.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的良好表现有效拉动了市场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伴随着汽车促消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将被进一步释放,有助于推动行业全年实现稳定增长。
国内市场如何?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近日,多家车企公布的4月交付数据显示,在前期促销政策的刺激下,月度交付量显著提升。4月,比亚迪继续以超过21万辆的总销量,稳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其中,乘用车销量约为20.95万辆,同比增长98.6%。
旗下MPV品牌腾势月销量过万台,达到了10526辆。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比亚迪产品矩阵不断完善,车型在各个细分赛道的优势也逐步显现。
广汽埃安稳居销量第二的位置,4月销量超过4万辆,达到41012辆,同比增长302%,环比增长2.5%。1-4月累计销量超12万辆,同比增长120%。
理想汽车在造车新势力中脱颖而出,4月交付量达到2.57万辆,同比增长516.3%,环比增长23.56%。哪吒汽车4月交付量约为1.11万辆,同比增长26%。
吉利汽车旗下极氪4月交付量为8101辆,同比增长279.1%,环比增长21.6%。
乘联会数据显示,1-3月,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地区零售销量为4.3万辆,同比增长27.3%;Model Y在中国地区零售销量为9.5万辆,同比增长26.7%。
乘联会表示,4月份价格战热度逐渐消退,消费者恢复理性消费,观望情绪得以缓解,前期压抑需求有所释放,整体车市延续3月底的态势,企稳修复。
中汽协提到,过去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厚积薄发,市场呈现了爆发式增长态势,2022年产销总量已经达到700万辆左右,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四分之一。展望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达到900万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中国质量协会在北京发布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评结果。
测评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水平首次超过燃油汽车,部分强势品牌的车型满意度水平保持领先,比亚迪、蔚来分别有6款车型、3款车型获得细分市场满意度第一。
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发展期,渗透率快速提升,目前超30%,2025年渗透率20%,目标有望提前三年实现。
不过,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将达600万辆级,但企业仍未盈利,主要由于:原材料成本高涨,产业链仍未形成规模效应,补贴退坡、难以消化成本,单一企业规划50万-60万辆以上才预计有盈利可能。因此,成本控制能力强、科技领先、资金充裕、产销规模大的企业才可能胜出。
工信部将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统筹推动产业发展全局性工作。
加强新阶段重大问题系统研究,加强国际资源开发合作,积极开展整车、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关键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合作,多措并举做好关键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企业也需要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行业如何突破目前瓶颈?更多消息,请点击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