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讯 > 正文

ARM出手年内全球最大IPO

2023-08-25 20:12:32 来源:北京商报

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芯片设计巨头ARM经历了起起落落,直到2016年被当时全球扫货的软银孙正义看中,最终以320亿美元收入囊中。时过境迁,这几年软银日子并不好过,最艰难时一度将ARM摆上货架。去年宣布告别风投时,孙正义坦言自己将全身心投入到ARM中。如今,ARM已正式向美国证监会递交IPO申请,并有望成为全球年内最大IPO。毫无疑问,孙正义近年来糟糕的投资生涯需要一个完满句号,而这个希望正是ARM。

估值640亿美元

美东时间周一,日本软银集团旗下的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文件,申请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ARM"。但公司未在文件中披露其估值、IPO定价以及上市规模。ARM公告称,IPO所得款项将全数归软银所有。巴克莱、高盛、摩根大通、瑞穗、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为此次IPO承销商。


(资料图)

本次IPO,ARM将根据机构投资方反馈决定定价,市场预计总市值将超过600亿美元,有望成为2023年全球最大规模IPO,也是仅次于阿里巴巴和Meta(原Facebook)的科技史上第三大规模的IPO。

文件中显示,软银在8月份以约161亿美元从旗下Vision Fund手中购买了该基金所持ARM的25%股份,这笔交易可能意味着对ARM的总估值约为640亿美元。但软银称,该收购价格"可能并不表明,也无意反映"ARM估值的预期。ARM还在文件中披露,公司当前不存在任何债务,但也不会派发股息。

不过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由于从谋求英美双地双重上市改为单独美国上市,外加当前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严冬尚未散尽,ARM的IPO估值中值也降至500亿美元左右的理性水平,远远低于软银去年预期的600亿美元初心。由于英美两地对IPO审核以及上市公司监管存在较大监管尺度差异,这势必影响以及深度全球化了的ARM国际业务发展。

这是ARM公司历史上第二次上市。ARM成立于1990年,主要业务为出售面向芯片设计企业的"设计蓝图",即IP(知识产权)。1998年到2016年,ARM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开上市。2016年9月,日本软银集团以320亿美元将ARM收购并私有化。2020年,软银曾尝试以400亿美元将ARM出售给英伟达,但该交易面临来自监管机构和半导体同业的阻力,2022年2月该收购案失败,软银随后寻求推动ARM上市。

最大客户来自中国

ARM究竟靠什么撑起这么高估值?在招股书中,ARM将自身定位为CPU行业的领导者,主要业务为设计、开发和授权高性能、低成本、高能效的CPU产品和相关技术,这也是其立身之本。据悉,有超过260家公司报告称,它们在上一财年中发货了基于ARM的芯片,其中不乏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AMD、英特尔、英伟达、高通、三星电子等全球巨头。

尽管ARM的员工还不到6000人,但江湖地位不容置疑。招股书透露,ARM自成立以来芯片出货量累计超过2500亿颗,运行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软件,小到智能手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大到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数据中心和网络设备、车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等。

据ARM估计,全世界有大约70%的人都在使用基于ARM的产品。仅是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2023财年,ARM芯片出货量就超过了305.83亿颗,较2016财年的出货量增长约70%。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ARM的最大市场,文件显示,2021、2022和2023财年中,ARM来自中国大陆的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约21%、18%、25%。中国公司安谋科技(ARM China)是ARM最大客户。2022财年和2023财年,安谋科技分别占其总收入的18%和24%。相当于ARM在中国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于安谋科技。

安谋科技成立于2018年,最早是ARM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也是ARM授权其IP给中国授权客户的主要商业分销渠道,客户囊括紫光展锐等众多国内芯片企业。ARM与安谋科技实际控制人吴雄昂存在矛盾,一度相持不下,经过长期博弈后,吴雄昂最终出局。

ARM还披露了最新营收情况。2021财年至2023财年,ARM年收入分别为20.27亿美元、27.03亿美元、26.79亿美元;净利润则分别为3.88亿美元、5.49亿美元、5.24亿美元。

但受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的影响,ARM的营收水平在2023财年出现了下滑。在截至6月30日的最新财季,ARM季度收入同比下降2.5%至6.75亿美元,净利润从上一财年同期的2.25亿美元降至1.05亿美元,同比减少过半。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智能手机用户,且在过去十年一直是半导体行业收入和增长的重要来源。为此,ARM在招股书坦言,如若未能保持来自中国的收入、进入中国新的和现有的市场或在中国获得新业务领域的吸引力,或ARM在中国的竞争中失去市场份额,可能会对其经营业绩和竞争地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放眼当下,狂热的AI市场成为ARM加速IPO的助推剂。GPU霸主英伟达便是最典型的案例,今年股价已飙升超200%,市值增加约8000亿美元,最新市值高达1.16万亿美元,稳坐全球市值最高半导体公司宝座,这一切都源自于AI大模型的爆火。

今年4月初,特斯拉CEO马斯克创建了一家AI大模型公司X.AI,并果断买下1万张GPU,他当时更是语出惊人,感叹"就连狗都在抢GPU"。尽管这一比喻可能并不恰当,却是当下AI市场的生动写照。

这里还有一段插曲,ARM曾差点被英伟达收入囊中。时间回到2020年4月,彼时软银已开始深陷亏损泥潭,不得不将ARM摆上货架,以寻求缓解财务压力。孙正义邀请高盛敲定买方,并希望买方能为这项业务支付约400亿英镑(520亿美元),超过2016年支付的240亿英镑(320亿美元)。

最终,只剩下英伟达留在谈判桌上。后来,软银与英伟达之间进入到了拉锯战,直到同年9月才达成协议,确定将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完成。一旦交易完成,这将是全球芯片行业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案。

但现实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因各方监管机构均未能批准,最终英伟达还是放弃了对ARM的收购。虽然未能联姻成功,但孙正义看到英伟达暴涨的市值还是很心动。

他不止一次提到ARM未来在AI领域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ARM能凭借AI实现"指数级增长"。此话不无道理,英伟达新一代超级芯片GH200,其中就包含基于ARM架构的CPU。

"从一开始,如果不是软银身处危机,ARM是我们最不想出售的资产。"孙正义曾在去年11月如此反思。但显然,他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当年这一笔天价投资收获回报,甚至弥补软银愿景造成的窟窿。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对于孙正义和软银集团来说,ARM的上市有望提升软银集团的品牌价值和声誉,同时也可以为软银集团带来丰厚的回报,缓解软银集团资金紧张的困境。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赵天舒

标签:

相关阅读

大家爱看

商务部答封面新闻: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商务领域支持力度 商务部答封面新闻: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商务领域支持力度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粟裕8月24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