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四)因陌生而落寞
生活在陌生的世界上,自然免不了落寞的。当然,一切陌生的东西,都会变得熟悉;但这种熟悉,却也不过习以为常。这并不能说明,对于陌生的一切,我们是认同的。我们所以不认同陌生的一切,那是因为我们执著于世界、人生、自我的本真。世界的本真是什么?人生的本真是什么?自我的本真又是什么?这是我们苦苦求索的。世界的本真是纯净、美好的,也即我们所谓的净土或者乐土。在净土或者乐土,我们会感到陌生么?我想不会的,因为这正是我们向往、追求的境界。人生的本真,也许不过一个又一个闪光的瞬间。对于这闪光的瞬间,我们会觉得陌生么?不会的。正因为有这样闪光的瞬间,生命的长河才会流光溢彩。自我的本真,也许不过赤子。对于赤子,我们会陌生么?不会的,因为多少人希望像赤子那样,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啊。可以说,在世界、人生、自我的本真中,寄托着我们的理想。但很可惜,世界、人生、自我,都失掉了自已的本真。伊甸园的生活,不过一种理想,而我们只能永驻失乐园。失掉本真的世界、人生、自我,当然是陌生的。在陌生的世界、人生、自我中,我们自然落落寡合了。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然而,这样的感觉,偏生出现在了置身人群中的时候。因为陌生,所以人与人的心灵是隔膜的。这种隔膜,甚至远胜过铜墙铁壁;所谓的“人心隔肚皮”,说得太轻了。因为人与人的心灵不能够相通,所以彼此是落寞的。但是,既然彼此落寞,这本身不就是一种心灵的相通么?但是,单就落寞而言,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落寞。落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落寞的感受,也不一样;落寞的结果,同样不一样。当然,有人会说了,同为落寞,是一样的。我们这里,所看到的只是因为陌生而产生的落寞。在陌生的世界上,产生落寞之感,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这种落寞之感并不深刻。真正深刻的落寞,来源于人生与自我的陌生。自己都对自己的人生感到陌生,自己都不认同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有意思么?在这样的人生中,能不产生落寞之感么?我们所以对自己的人生感到陌生甚至不认同,主要是因为自己的人生糟透了。如果选择另外的人生,自己生活得会多么好。然而,这样的想法不仅太过一厢情愿,而且非常幼稚。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一个人来说,另外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只在无知的臆想中。我们只有现实的人生,而不可能有另外的人生。如果不去面对现实的人生,那么,我们就没有人生可以面对了。现实的人生,不仅陌生,而且非常得残酷。它的陌生,更彰显了它的残酷;它的残酷,更增加了它对陌生。如果只是人生陌生些、残酷些,还好办,关键的是自我本身,比人生更加陌生、残酷。人们现在已经意识到,自我不仅是地狱,而且是最大的地狱;不仅是最大的地狱,而且是无法逃避的地狱。所谓的“他人即地狱”,不过揭示了人心的险恶,而“自我即地狱”,才是真正的深刻。对于自我的地狱,我们是陌生的;对于它的残酷,我们更加地陌生。但丁说,在进入地狱之前,要抛掉所有的希望。其实,在进入自我的地狱之前,何尝不要抛掉全部的希望呢?地狱,毁灭了所有的希望;没有了希望,人们就会陷入黑暗。说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黑暗的因子,这其实已经太过仁厚了;实际上,在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地狱,一个深渊。堕落的灵魂会进入地狱,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听到来自深渊的声音。如此以来,这所谓自我的地狱,不仅让我们觉得陌生、落寞,简真有点毛骨悚然了。以落寞的心情,来面对自我的地狱,确实情何以堪。然而,若不面对自我的地狱,又何以成就真正的深刻。但是,成就真正的深刻,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不如逃离自我的地狱,落得一时安稳。但是,既然地狱在自我之中,我们又向哪里逃呢?我们无路可逃的。既然无路可逃,那还逃什么呢?不如回过头来,勇敢面对吧。对于自我的地狱,我们产生不了动人的诗意;面对没有诗意的真实,也许是非常残酷的。但既然真实本就是残酷的,我们又何必用动人的诗意去装点它呢?
(五)因落寞而美丽
可以说,落寞是一种美丽的心情。落寞的滋味,当然不好受;但是,落寞本身,却滋养了动人的诗意。细想想,如果没有落寞,又怎么会有诗意的闪光呢?“独立小桥风满袖”,“独立市桥人不识”,这多美啊。周围没有了别人,所以我们可以享受落寞,享受孤独。也只有在落寞、孤独中,我们才可以领略天地的精神。相反,若是在热闹场中,所谓天地的精神,早就逃遁了。我们一般主张要以冷眼观热闹。所谓热闹,不过是一时的、虚幻的;只有冷清、寂寞、凄凉,才是最后的本真。我们应该守住这本真的。眼冷心热,这自然是好的;不过,我还是喜欢冷到骨子里的感觉。只要冷到骨子里,那心自然也就凉了。其实,细想想,我也就是那冷漠之人,至少在表面上如此。至于在心里,有没有古道热肠,这实在不好说的。有的时候,心像冰一样;有的时候,又燃烧着一团火。冰与炭,自然是不相容;但是,人的心情却是如此复杂,把不相容的东西结合在了一起。心如死灰,这可不是随便说的。其实,即便真的心如死灰,那也证明这颗心曾经燃烧过。如果没有燃烧过,那死灰又从哪里来的呢?也就是说,心不是固定不变的。以前燃烧着一团火,今天未必不成死灰;今天心如死灰,未必明天不会重新燃起一团火。在美丽而又落寞的心境中,未尝没有积蓄着爆发的力量。也就是说,任何人都不会永远地落寞下去。当然,有人会把落寞,作为自己的归宿;然而,这不正说明他还不曾达到落寞么?其实,以诗意的眼光来看待落寞,这本身已经不再落寞,而成为了美丽。绝代的风华,只有在落寞的衬托下,才变得美丽异常。如果绝代的风华,受到人们的追捧,我们反倒觉得俗滥了。我说过的,在意义的尽头,审美就会走来。本来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上,感到落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审美却把这种痛苦变成了欢乐。其实,世界、人生、自我的陌生化,都有利于美本身的发现。文学家不是追求所谓的陌生化么?把习以为常的东西陌生化,就会造成惊奇,产生难以预料的审美效果。这本是我们熟悉的东西,为什么感到那么得陌生呢?我们以前的熟悉,是真的熟悉吗?这种陌生化,会唤起我们的思考,从而洞察那曾经被遮蔽而又不为人知的本质。本质化,决不是抽象化、简单化。也就是说,本质同样可以拥有丰富的感性,它本身也是极为复杂的。我们对事物的本质,感到陌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物的本质往往隐藏在现象之中。我们只有对现象的审美,而缺少对本质的审美。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本质,也许,我们会有另外的发现。我们非常喜欢黑格尔所讲的“熟悉的陌生人”。真正经典的文学形象,大抵都是熟悉的陌生人吧。熟悉,因为他来自生活,为我们所熟知;陌生,因为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与提炼,发现了我们以前所忽略的更为本质的东西。其实,熟悉而又陌生的,岂只那些经典的文学形象;就是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论说,我们对自己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可为什么会出现自己不认识自己的情况呢?看来,我们对自己的熟知,同样不是真知。其实,探索自我的心灵,同样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意义丝毫不逊色于飞向太空。我们应该重视心灵的宇宙,重视精神的探索。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心灵,不曾陌生过,那只能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的心灵。感到了陌生,才会产生新奇之感。而对心灵的探索,正是从好奇开始的。因为好奇,心灵的无限性才会呈现出来。错过自己真爱的人,是人生的一个大不幸;错过自己心灵,恐怕是大不幸中最大的不幸了。心灵就在自我之中,我们又怎么能错过呢?因陌生而落寞,因落寞而美丽;其实,在这里,是有着我们美好的希冀的。走向陌生的世界,我们会有很多的痛苦;但是,我们可以用心灵,变痛苦为快乐。美丽而又动人的诗意,永远是我们最大的安慰。有了这种安慰,我们才可以改变陌生的世界,克服自我的分裂。自我的分裂,永远是最可以悲哀的;正因有了自我的分裂,所以才有了自我的地狱。我们克服了自我的分裂,也就逃离了自我的地狱;于是,美丽的落寞之花绽放在精神的夜空之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