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朝天门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惊现的“鸳鸯锅”,吸引了市民的目光。长江以一水碧色扮演“清汤”,而嘉陵江则以橙红模样充当“红汤”一角。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两江色彩分明,成为艳目的“鸳鸯锅”呢?
化学物质含量、浓度差异导致水色不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两江流域地区存在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地质构造,导致河流中悬浮物和沉积物的成分和浓度不同。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沙、黏土、微生物等。沉积物则是河床和河岸上的固体物质,如泥沙、岩石碎屑等。
悬浮物和沉积物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常见的重金属有铅、汞、镉、铬等,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城市生活废水、有机污染物和有机碳等。其中,生活废水里的氮、磷等元素养分浓度过高会引发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进而消耗水中氧气,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有机物质的残留物和溶解有机碳,会对水体生物活性和水质产生影响。
这些物质的颜色和组成会影响水的吸收和散射光的特性。当两江物质含量不同的时候,交汇处的水体混合时就会出现颜色不融的现象。
此外,两江水源和流经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从而导致水中溶解物质的差异。水中的溶解物质包括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等。
无机盐包括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等。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甲苯、苯、甲醇、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其中邻苯二甲酸酯会对藻类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内分泌代谢等生物过程造成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
以上溶解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会影响水的颜色。例如,溶解有机物和藻类过多时,水体可能呈现深绿色或蓝绿色。因此,两江水体中的溶解物质差异可能导致交汇处的水色不融。
流速、流量使交汇处形成明显界线
水流动力学中的一些因素可能对水流的混合产生影响。当两江交汇时,它们会以不同的流速、流量和流动特性相遇。这就导致水流的相互作用和混合不均匀,从而在交汇处形成明显界线。
在水流速度方面,如果两江水流速度是不均匀的,受到河道形状、梯度、摩擦力等影响,便会影响水体物质输运和混合程度。水流形态会导致河道形态的变化,例如河床侵蚀、沉积和河道迁移等现象,进而影响水流输送能力和泥沙承载能力,导致河流含沙量不同。此外,长江水流通常呈现湍流状态。湍流可导致水流中出现漩涡等现象,进一步提高水体中物质的混合程度。因此,各种因素对水流混合产生的不同影响,导致水色呈现不同程度的混合。
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水色不融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涉及化学、地理、水文学、环境科学和流体力学等多个学科研究领域。此外,水色不融可能还受到季节、天气、水位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因此,对于这一现象的全面解释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综合分析。
(第一作者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第二作者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