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一意孤行地将福岛核污水排放到大海,引发邻国强烈不安——中国日料店老板紧急改行,韩国海鲜市场空无一人,生意比疫情期间还差,直到今天,各国抗议活动仍在继续。
(资料图片)
抗议活动现场
愤怒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引发舆论热议:除了将核污水排海,就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理论上讲,不管解决什么问题,最根本也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切断源头,如果仅仅对过程或结果加强监管,迟早还会出问题。对于福岛核污水问题,要切断其产生的来源,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熔化的炉芯辐射残渣全部清除。
然而,这项任务对于负责福岛核电站运营的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首先要澄清一点,这并非是在为东电和日本政府洗地。事实上,从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到如今核污水入海,本质上都是他们的不负责、不作为导致的恶果。
核反应堆
2011年12月中旬,日本政府声称核反应炉已经达到了低温停止状态,并宣布“核事故就此结束”。当时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日本政府已经处理好遗留问题,就像当年的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一样,将永远被封存起来不见天日。
直到2012年,东电才姗姗来迟地宣布,对核电站的1-4号反应堆实施报废。也就是说,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依然对核反应堆能够重新运行抱有希望,并对其置之不理,没有在第一时间消除隐患。
宣布完这个决定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之后的几年中,外界看不到任何有关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的消息,只能通过不断增加的核污水储存罐管中窥豹。
核污水排放
2021年4月,眼看储存罐即将注满,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核污水排入大海。此前预计的注满时间是2023年秋季,这也是日本政府执意要在今年夏天排放核污水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核反应堆的遗留问题依然没能得到解决,否则就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核污水。根据东电在2019年的汇报,4-6号机组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发生堆芯熔化的1-3号核反应堆依然保留着1600多根燃料棒没有取出。
现在的问题是,没人知道这些燃料棒及其熔化后的残渣在什么位置,也就没办法实施定点清除。
核污水排放
就拿1号机组来说,东电原定于2018年取出其中的核燃料,后来推迟到2021年,等到时间临近时又改为2027年到2028年进行,像极了暑假疯玩两个月最近疯狂补作业的学生。
区别在于,学生补不完作业只有他们自己需要承担后果,而福岛核反应堆燃料无法清除,全世界都得跟着一起遭殃。
由于核反应堆的辐射太强,让人进去勘探肯定是不现实的。为此,日本东芝花费两年半的时间研究出一款名为“蝎子”的机器人,使其进入2号机组进行勘测。但仅仅过了两个小时,“蝎子”就被熔化的金属块卡住,光荣牺牲。
“蝎子”机器人
根据蝎子拍摄到的画面,2号机组的辐射剂量高达每小时530西弗,人类要是暴露在其中,不到一分钟就会死亡。即使是“百毒不侵”的机器人,在极高的辐射下也撑不过两小时,说福岛核电站是“地球之癌”也不为过。
没有人知道,需要多少机器人工作多少年,才能把数百吨核残渣取出,以及取出之后放在何处、如何储存,而东电和日本政府又是否愿意为此投入巨额机器人研发成本?毕竟,他们甚至连处理核污水的钱都不愿意出。
按理说,事故发生后,负责核电站运营的东电理应承担主要责任,就算被政府下令强制关闭也很正常。但时至今日,东电依然是日本核工业的龙头企业,甚至在赔偿工作几近完成的今年,还实现了扭亏为盈。
岸田文雄
这一切,都是因为日本核能监管体系存在巨大漏洞造成的。长期以来,日本政客、官僚和大企业形成了牢固的“铁三角”利益框架,政府缺乏对核电企业的有效监管,也不愿耗费人力物力给自己找活干。
而东电很早就知道福岛使用的美国GE制造的沸水堆存在安全隐患,却因为价格便宜一直在使用。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酿成了核泄漏事故和核污水排海的悲剧。
正如《朝日新闻》主编船桥洋一所说,日本的核监管体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监管者假装在监管,被监管者假装受到了监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