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讯 > 正文

《密歇根湖畔》出炉,方文:我的生活阅历,是有资格谈人生的

2023-08-23 09:51:07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雯


(资料图)

因为方文先生的一部小说,这个七夕节,密歇根湖畔遇上了西子湖。

8月22日下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密歇根湖畔》,在杭州举行新闻发布和研讨会——方文先生的又一部新作出炉。

方文先生在新书发布会现场 方圆/摄

长篇小说《密歇根湖畔》讲述了以华丽为代表的一群旅美华人在大洋彼岸奋斗拼搏、逆境成长的励志故事。

华丽因父母出事,一夜之间由密歇根湖畔的套房住进了贫民窟。她贸然走进了婚姻而后离婚,又因做小生意打擦边球深陷官司……但是,面对突袭而来的挫折,华丽最终从容面对,奋斗十几年后,最终回到杭州过上平静的生活。那些与华丽有交集的女性,比如陶梅、费燕,她们或在婚姻里经营着心机,或者插足他人的生活。

看起来,书中的主人公们,并非百分百正面的形象,但正是这种不完美,塑造出更为真实的生活。

方文先生说,这部作品,他写了5年,于2016年已完稿。这些年,退休之后,他开始做自己的事,也到一些国家进行了走访。据方文观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群体中,有一部分富裕的人,但绝大部分人都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他们开各种各样的小店,做快递员、导游,做导游的华人比例很高。他们过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表达出这个群体生活的不容易,是方文写这部小说最初的动念。

方文分享了一位年龄很大的农民朋友打电话说的“读后感”,这位友人说:“以前我觉得当农民不容易,没有想到在国外生活也这么不容易。”方文说,这位朋友在读的过程中流了好几次泪。

“《密歇根湖畔》的几位主人公基本都有原型,即使虚构的情节也是从大量现实生活细节中提炼凝聚的。”方文认为,只有真实的故事、鲜活的人物,才能打动人。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gf]2022[/gf]卡来尔说过:“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方文先生说,他的生活阅历是有资格谈人生的。

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方文说,图书的出版表示他完成了这件事,要说的话都在这本书里——关于文学、关于人生、关于中国人的精神,甚至关于他独到的写作秘籍。

方文说,小说要打动人首先要打动自己。他在对这种“打动”的抵达中,去塑造小说的味道——这种味道,包括故事情节,也包括文字的意味深长。在文学之外,这部小说还是了解美国社会的生活词典。方文提到了华丽不小心惹到的一桩官司,通过这一事件,他将美国的法律进行了科普。

《密歇根湖畔》方文 著 作家出版社

正如作家王旭烽在该书《序》里写到:“要把一部完全描写华人在美国生活的小说,写成如此地有熟悉感,如此地中国风,如此地起伏跌宕,如此地贴着地皮走,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对于“中国风”,方文觉得应该包含着:中国人的正气风骨,中国人勤劳奋斗,中国人的诚信友善。除了这三个方面,还有他们面对各种意外,所释放出的善于周旋、慷慨陈词、从容应对的态度。

新闻发布会上来了很多《密歇根湖畔》的“第一批读者”: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叶彤,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勇,以及著名作家程蔚东、海飞,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庞学铨,著名导演苏舟、黄克敏等。

叶彤看到《密歇根湖畔》的时候,它还没有出版,是打印稿。当时,他就为小说强烈的现实风格所吸引。几年前,叶彤也曾被公派到美国学习了一段时间,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方文笔下的那些景色、生活细节,又一次让他感同身受。

程蔚东直言读完这本书后,“被老方勾了魂儿”。满座高朋齐聚,在程蔚东看来,大家是冲着方文这个人和《密歇根湖畔》这本书而来,于是他总结出了“方文的人文精神”——质朴有华、真实有美、思考有味——这些也体现在小说的字里行间。

方文在“题记”里《密歇根湖畔》描述为“励志小说”,但海飞觉得它还是一部女性小说,35万字以几乎溢出书页出来的故事呈现了众生相。它给出的真实和接地气,在海飞看来,有扎实的生活底蕴:“这种扎实一是来自于强大的体验;二是来自于各种途径学习。”他还借着这部小说,祝福这个世界上所有叫做华丽或不叫华丽的女性,在人生的羊肠道上能够华丽转身。

在《密歇根湖畔》出版之前,方文还出版长篇小说《诱惑之城》《出手》,中篇小说集《权力之树》,长篇纪实文学《第一书记——铁瑛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二年》《艰难崛起——浙江广电十七年》《狮山之云》。

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创作力,让8月22日这天到场的嘉宾,又满怀期待地等待方文的下一部作品出炉。

【选读】

生活是走来走去的一架桥

——读《密歇根湖畔》有感

□王旭烽

我读完了方文先生的长篇小说《密歇根湖畔》,首先想到的便是这样一句话:美国和中国的生活,没有什么两样嘛。作者虚构的芝加哥华人女性在北美大陆的奋斗拼搏,结婚离婚,落难解危,受骗内斗,违法被拘,商场战场,雨过天晴,皆大欢喜……这北美大都市林林总总光怪陆离的一切,换个背景,在温州恐怕也照样成立。这大概也可以印证今天的地球的确已经是平的,生活不但在远方而且也就在眼前,那些本来是在中国热腾腾的日子,一模一样地在美国翻板复制。要把一部完全描写华人在美国生活的小说,写成如此的熟悉感,如此的中国风,如此的贴着地皮走,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年来我对美国有了一些逐渐了解,我恐怕是不会一下子接受得了这样的一个美国,这样的一个芝加哥。

《密歇根湖畔》这部小说,最大的一个特点,在我看来,就是剔除了因为虚构而建立起来的传奇、虚幻、重构的想象空间,它如此质朴地把一大块生活,原汁原味地端到我们眼前,使我们突然发现:原来人类是如此地具有共通性。在中国浙江发生的事情,在美国芝加哥一模一样地发生,甚至连表达的方式,思维的走向与内心的涟漪都几乎一样。今天的美国华人,和当年《中国人在纽约》时的华人,真的已经很不一样了。

作者之所以能够给我们这样的阅读感受,应该是跟小说具备的一些特质分不开的。首先,方文先生给我们构勒出了一个在异国他乡的华人部落,并以这个部落的生活为主要场景展开。这样的落脚点,已经和当年众多的华人小说相当不一样了。以往的这类小说,是把中国人扔在那个异域大海中,以孤岛的视角来描述的。因为当时的华人还只是如葱花一般撒在世界各地,无论人数还是实力都未构成今天的格局。作者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孤独的异质在陌生的茫茫人海中挣扎的命运。而今天在国外的华人族群已经具备规模,织成生活的网络,完全构成了自己的文化形态和生活模式,方文先生描述的这个世界,不再是欧美文化挤夹下的中华文化,而是块状与块状之间相互交融的文化了。这显然是和当今中国的大国实力相匹配的,是最鲜活最生动的移民文化的华语表达。

《密歇根湖畔》的另一个显著成果,便是故事中情节与细节的生动精准,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小说中包括二手车的买卖,打官司的过程,超市中的经营手段,租房的形态和房价,结婚离婚的程序,争取绿卡的骗术,凡此种种,都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人的了解,那是要有相当美国生活阅历并且完全沉浸在华人日常生活中的人才能够得到的一手资料。读这样的作品,眼前活生生地显现出了唐人街的喧闹和生气,相信作者正是在这样切实的生活体验下创作的。

《密歇根湖畔》还有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跨度,就是把当下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搭了一个桥梁,这个桥梁主要是以女主角华丽为主线展开的,但她的生活并不仅仅局限于她的二次离婚和结婚,她生活巨变的原点,就建立在国内父母生活的巨变基础之上。而且,她父母的生活巨变直接就与当下的反腐败挂勾,父母在国内因贪污判刑入狱导致了这位年轻姑娘命运的全部改变;包括表妹投奔国外表姐、与表姐夫勾搭成奸雀占鸠巢;怨妇去国重新寻找依靠;一表人才的大学老师与赌徒骗子合体又分裂;受过红色教育的贪污犯刑满出国后依然张口闭口马列主义;温州商贩的仿真品牌皮包,中国巧妇在美国超市竞争时的抓脸扯发,当过女科长的少妇与美国老人的婚姻谈判,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管在此岸还是彼岸,都是普通日常的,就像一盆泼出去的水,流到哪里,作者就写到哪里;深入到什么层面,就传递到什么层面,真是原生态极了!

可以清晰地发现方文先生的写作特点,讲故事,塑人物,追情节,重推进,这显然是与他多年执掌从事电视广播事业的阅历密不可分的。倘若作为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的剧情框架来考量,这部小说的写法显然非常适合改编,而作为以看故事情节为主的读者群而言,这也是一部好看的小说。当然,您如果想借此小说了解美国华人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历的点点滴滴——而这些生活的角落在别处真的很难看到,这也不乏为是一部可供参考的生活辞典。真实的力量总会引起共鸣,读这样的小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彼岸就是此岸,生活是走来走去的一架桥。

2016年2月22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相关阅读

大家爱看

社工的意义是什么 社工的意义 社工的意义是什么 社工的意义

1、社工的理念是助人自助,也就是确保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正常运行,协

最近更新